- 索 引 號:QZ02101-0200-2021-00110
- 備注/文號:泉豐政辦綜〔2021〕28號
- 發布機構: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1-11-12
各街道辦事處,區直各單位,各園區管委會:
經區委、區政府同意,現將《豐澤區“十四五”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專項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泉州市豐澤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1月12日
?。ù思鲃庸_)
豐澤區“十四五”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專項規劃
目錄
前言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ㄒ唬┌l展基礎
?。ǘ┟媾R形勢
1.科技創新“雙風險”交織疊加帶來的新挑戰
2.創新發展“雙轉型”的新趨勢帶來的新要求
3.國家科創“雙規劃”的新謀劃帶來的新機遇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p>
?。ǘ┗驹瓌t
?。ㄈ┌l展目標
三、重點科技領域
(一)高端裝備制造
?。ǘ┸浖畔?/p>
?。ㄈ┬乱淮畔⒓夹g
四、主要任務
(一)夯實科技創新基礎
(二)匯聚科技創新要素
?。ㄈ┨嵘髽I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ㄋ模娀萍紕撔缕脚_建設
?。ㄎ澹┩晟瓶萍紕撔掳l展機制
(六)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
(七)提升區域創新文化
五、重點工程
?。ㄒ唬└咝录夹g企業培育壯大工程
?。ǘ┛萍夹椭行∑髽I扶持工程
(三)軍民科技深度融合示范工程
?。ㄋ模┛萍汲晒D化工程
?。ㄎ澹┛萍冀鹑趧撔氯诤瞎こ?/p>
?。┲R產權提升工程
六、保障措施
?。ㄒ唬┞鋵嵖萍紕撔沦Y金投入
?。ǘI造良好科技創新氛圍
?。ㄈ娀巹潓嵤┑慕M織協調
?。ㄋ模┘訌娨巹澰u估和動態調整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一步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強調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治理能力,推動豐澤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福建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與“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和《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整體部署,編制豐澤區“十四五”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專項規劃。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豐澤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模式,為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全力促進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為“十四五”跨越發展提供了全面有力支撐。
1.創新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十三五”時期,豐澤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堅持創新驅動、基礎先行,不斷完善創新政策體系,優化綜合創新生態體系,促進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在產業培育、創新環境和人才集聚等方面為科技發展與創新驅動提供精準支持。《豐澤區實施科技領航計劃的若干措施》(泉豐委〔2019〕12號)、《豐澤區關于加快創意產業發展試行辦法》(泉豐政綜〔2020〕2號)等一系列創新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出臺,有效地促進了我區高新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創新環境,解決了創新人才實際困難,加快創新創業資源集聚,激發區內創新活力,為豐澤區新興產業規模的擴大、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技術創新的進步提供了制度保障。
2.區域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十三五”時期,豐澤區規模以上工業R&D經費投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6年1.95%平穩增長至2019年的5.24%,五年間獲得省級科技獎1項、市級科技獎2項、專利獎3項、政府企業創新獎1項。累計專利授權數共計10598件(其中發明1283件、實用新型6005件、外觀3310件),專利授權總數較“十二五”期間增加193.9%。智慧豐澤(一期)PPP項目2016年開始建設,2018年開始運行,是全市首個區縣級大數據中心,獲中國信息協會授予“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2017年成功評為泉州首個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形成了以“人才+資本”服務周邊產業轉型為特色,融匯“創新、創意、創業”的“豐澤雙創模式”。
3.新興產業布局不斷優化
“十三五”以來,豐澤區積極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以泉州軟件園、海西電子信息產業育成基地、華創園等園區為載體,集聚了軟件信息、數控裝備、文化創意和科技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其中泉州軟件園成為泉州市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核心園區,已入駐聯譽信息、蘭臺、毅通軟件等131家軟件企業,涵蓋軟件開發、大數據應用、系統集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引進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天津大學泉州集成電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泉州)特種機器人研發中心等優質創新平臺。全區軟件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全市占比超60%,綜合競爭力指數居泉州市前列。建設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培育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揮華創園政策、服務的“溢出”效應,吸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企業向華僑大學周邊聚集。初步形成了軟件信息、工業設計、檢驗檢測、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有效服務泉州制造業發展,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為主要支撐的發展格局轉變為高新技術產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新發展模式。
4.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在政策支持和引導下,豐澤區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顯著增長,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十三五”期間,豐澤區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2家,全區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45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36家。
5.創新載體建設成效明顯
“十三五”期間豐澤區不斷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建設良好。一是創新創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F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為1家、3家、6家,國家級、省級、市級眾創空間分別為6家、12家、22家(我區數量居全市第1位)。二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加快。擁有省級、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分別為1家、11家。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天津大學泉州集成電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泉州)特種機器人研發中心等產學研合作平臺落戶豐澤,為豐澤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服務型制造平臺帶動作用凸顯。現有訊網、品尚金融、六合兒童等3家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國信、中紡檢測、訊網、品尚金融等4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涵蓋技術、檢測、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助推我區中小企業發展。
6.創新人才支撐日益增強
豐澤區科教創新資源豐富,區內匯聚華僑大學等6所優質高校及各類產業服務和研究機構20多家,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哈工大工研院等“大院大所”的建設,強化了豐澤區對高層次人才的承載能力和培育能力,借助研究院“娘家”強大的院校資源,本土企業精準招引碩博創新人才,豐澤區逐步成為全市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的高地。同時,豐澤區積極落實“人才港灣”計劃、“筑巢引鳳”計劃,建立5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和10個人才工作聯系點,搭建市級以上人才平臺196個,區內布局建設9個區域性“人才之家”,其中5個入選市級“人才之家(社區)”,數量位居全市第一?!笆濉逼陂g,豐澤實現了高質高效的人才隊伍打造目標,新增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2人,省級各類高層次人才133人,市級高層次人才684人,科技特派員47人,工匠型高技能人才900名、創業團隊80個,泉州工匠2名,建立“豐澤工匠”認證指標體系,完善配套激勵措施,不斷壯大我區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二)面臨形勢
1.科技創新“雙風險”交織疊加帶來的新挑戰
科技創新發展跨界融合、底層延伸、基礎邁進的新趨勢,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給企業帶來技術層面的挑戰。當前,全球新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空間技術等顛覆性、戰略性技術在不斷發展,產業變革處于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許多科創型企業更將面臨市場與價格的雙向壓力。在非技術層面,現代技術迭新不斷加速重構了全球創新版圖,多節點、多中心、多層級的“塊狀”全球創新網絡正在形成,給科技型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競爭壓力,一個自主、安全、可控的科技創新體系亟需加速構建?!半p風險”交織下,豐澤區多數企業由于技術更新轉化慢、企業組織管理難度大、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仍無法適應新技術、新市場以及顧客需求的高速變化的趨勢,加上產業結構升級速度慢,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不足,換道超車缺乏強大驅動力,更需適應發展需要,及時合理規劃,下好創新發展“先手棋”。
2.創新發展“雙轉型”的新趨勢帶來的新要求
一方面是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研發和創新管理范式轉變。隨著海量數據的出現,研究與開發正在向“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的范式方向發展,基于數據驅動的新動能正日趨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為當前的創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創新管理上越來越以“數據為中心”進行思考、設計和實施,技術在商業化的過程中也越來越依賴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處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促使數字經濟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不斷從消費向生產,從線上向線下拓展,傳統行業加速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產業的深度融合,使科技創新日益向“扁平化”、“深化”、“極化”發展?;A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發展三者的邊界更加模糊,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周期不斷縮短。豐澤區作為泉州首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擁有全市一半數量的本科高校及國家級孵化器、六分之一數量的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科創資源要素密集度高于全市其他縣市區。但目前豐澤區也存在傳統產業不強、新興產業規模小、高端科創平臺人才資源相對匱乏、高科技企業創新引領作用不足、科創轉化能力不強等問題。在面臨創新發展“雙轉型”的新趨勢時,如何利用自身區位優勢補足短板,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擴大區內新興產業規模,培育引進高端創新人才,激發科技企業創新活力,推動重大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將成為豐澤區當前重要又迫切的任務。
3.國家科創“雙規劃”的新謀劃帶來的新機遇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與《泉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方案》的出臺實施,極大地推動了省市科技事業的發展,顯著提升了省市整體科技水平。當前福建省以及泉州市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從科技規劃到科技創新規劃,從立足眼前到兼顧長遠,從“象牙塔”到創新全鏈條,從局部示范到多層次推進,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融入世界,作了全面部署,特別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為豐澤科創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豐澤區未來要進一步將自身科技創新發展更加緊密地置于福建省、泉州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之中,加強與泉州市規劃銜接,既要落實好泉州市戰略使命,也要依據豐澤區實際情況沿著泉州市戰略方針推進豐澤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及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泉州市“十四五”總體戰略部署,準確把握科技創新在“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中的新使命、新定位,系統謀劃創新驅動、追趕超越的目標思路,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促進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繼續推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低質低效生產向質量品牌轉變,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從資源消耗型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等“四個轉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完成區域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創新重大平臺建設、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人才團隊引進、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等“七大改革任務”。推動豐澤區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新模式,打造豐澤區科技創新新發展形態。
?。ǘ┗驹瓌t
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進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項目帶動,促進優勢產業高端集成發展,持續擴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限度釋放豐澤區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堅持深化改革。堅持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科技與經濟對接,構建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環境。調整一切不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生產關系,最大限度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堅持開放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開放合作創新,精準選擇合作創新領域,開辟多元化合作渠道,搜尋外部可能的創新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效。
堅持人才驅動。統籌各類創新人才發展和完善人才激勵制度,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深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和政策,加強科研生產一線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
?。ㄈ┌l展目標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初步形成創新型經濟格局,培育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創新主體競爭活力不斷提高,創新體系高效協同,創新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更加優化,有效助推我區傳統行業創新轉型升級。
到2025年,實現:
—創新主體數量持續增加。加大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力度,促進創新型企業群體加速壯大,國家高技術企業爭取達到300家。
—創新載體逐漸豐富。推動建設多樣化創新平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構建完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8家以上,眾創空間達到25家以上。引導企業建立各類研發機構,不斷提升企業研發能力,累計引進建設重大研發機構8家以上,建成各類新型研發機構12家以上。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豐澤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十四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7%以上。
—創新創業人才不斷集聚。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積極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培育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不斷壯大發展科技人才隊伍,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地,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0個以上。
—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加大資本投資力度,為創新創業提供豐富資金資源,吸引優質外來投資,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資本環境。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大創新宣傳力度,全面激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創新活力。
—國防科技工業不斷深入。深入推進我區國防科技工業的軍產學研四方聯動。十四五期間全區“民參軍”企業新增10家。立足區位優勢,培育和打造國防科技工業先進制造業集群。進一步發揮泉州市軍民融合產業合作聯盟平臺作用,設立各類平臺載體,推動和支撐產業落地。
三、重點科技領域
?。ㄒ唬└叨搜b備制造
數控設備,培育數控技術孵化基地,積極開展高檔數控機床研發項目,全面提升區域數控裝備自主設計水平,鼓勵企業加速建設數控自動化示范生產線,并設立智能車間,逐步將傳統工廠轉變為智能工廠,推動傳統制造的進一步轉型與升級。機器人,以特種機器人研發為核心,依托哈工大工研院、兵裝集團特種機器人研發中心等技術載體以及新諾機器人公司為代表的研發主體提供研發、生產支持,并通過打造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整合系統集成、嵌入式開發、人工智能等產業資源,形成集機器人研發、生產、制造、加工、銷售等于一體的完善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圈。智能制造,重點支持三維增材(3D打?。┑刃虏牧蠎?,推進制造業的智能化,尤其要推進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制造技術等智能制造系統研發與產業化,促進3D技術在樹脂工藝、紡織服裝、包袋鞋業、機械制造等豐澤區主導產業的應用,以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
?。ǘ┸浖畔?/p>
工業軟件,支持工業控制軟件、信息安全軟件、控制系統集成、核心自動化元器件及配套產品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在紡織服裝、制鞋包袋、機械電子等制造領域中形成有特色的產品化應用軟件和針對特定工業場景和特定行業具有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工業軟件。依托泉州軟件園和科研院所,打造人工智能數據存儲、挖掘、分析和軟件研發核心區,構建智能軟件技術和產品體系。引進和培育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G應用及系統集成等數字經濟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加快數字經濟技術產業與軟件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重點推進軟件和工業設計基地建設,打造數據存儲、挖掘、分析和軟件研發核心區,構建智能軟件技術和產品體系,利用好軟件信息的技術積累,推動其他各領域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
?。ㄈ┬乱淮畔⒓夹g
5G,重點發展5G軟件應用和5G智能終端,按照“政府引導、統籌規劃、行業推進、創新引領”的原則,推進射頻器件及測試設備、5G通信模塊、光通信器件和模塊、5G通信設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政企合作,引導運營商加速布局5G通信網絡。培育5G新業態,推出一批示范效應好、帶動作用強的5G應用場景,重點推出“5G+AI”、“5G+VR/AR”等典型場景創新應用。工業互聯網,重點加強“5G+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攻關及融合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型龍頭企業及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從而集聚資源、要素,為工業互聯網產業加速布局賦能。大數據和云計算,引導企業開展云計算與大數據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相關產業的深化發展。發揮云計算產業園的示范作用,依托自主研發的“智慧數平臺”,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升級,再造企業質量效率新優勢,讓數字科技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動能。芯片,推進高靈敏度、高可靠性智能傳感器件和芯片、射頻識別、直接零部件標識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和低功耗處理器等關鍵器件研發與運用,支持射頻芯片、傳感器芯片、基帶芯片、交換芯片、光通信芯片、顯示驅動芯片、物聯網智能硬件核心芯片、車規級AI(人工智能)芯片等專用芯片的開發設計。智能安防,依托區內人工智能發展良好態勢,大力發展集成化安防系統、數字視頻系統和家居智能化產品,積極發展基于CDMA/GSM(GPRS)的智能報警監控系統、隱形防盜鎖、智能家居等,并推進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智能安防的應用,推動安防產品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移動化發展。
四、主要任務
“十四五”期間,豐澤區將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支撐作用,把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作為第一動力,聚力高質量發展,借助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力推傳統產業賦能煥新,力促新興業態蓄勢迸發,力求現代服務業換檔提速,力助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下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緊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步伐,搶占科技高地,打造競爭優勢,推動我區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一)夯實科技創新基礎
夯實科技發展基礎,完善區域技術研發體系。鼓勵重點實驗室的布局,與北京中關村硬創空間合作運作“泉州知創園實驗室”,使智能配電網、智能安防、無線電產品三大檢測平臺快速投入運營。加快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泉州師范學院福建省大數據管理新技術與知識工程重點實驗室、智能計算與信息處理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及泉州信息工程學院3D打印裝備與制造重點實驗室、虛擬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完善,依托區內企業的良好發展基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初步培育起以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可控軟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重點實驗室;支持各大高校、企業以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種模式建設起一批研發機構,發揮福建省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技術工程、福建省電子證照泛在共享技術與應用工程等多個研究中心的研發優勢,為區域科技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加速科技創新載體建設,著眼平臺創新能力提升。圍繞環清源山科創走廊等整體布局,積極布點落子,加快推進軟件與工業設計基地和時空產業基地的建設。持續積極引進大院大所,合理規劃布局區內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泉州天津大學集成電路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個重點科研院所,推動其為高端前沿技術開發增添新動力;加強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深化與重點高校、企業的協作,尤其要加大力度扶持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中紡檢測(福建)有限公司、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區內新型研發機構的進一步建成和完善,激發多樣化的自主創新活力;打造各級各類創新平臺基地與協同創新中心,夯實各創新基地的發展基礎,并積極建設一批協同創新中心,以推動區內各級各類創新載體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鼓勵創新平臺向應用式發展,以及時促進技術轉化以及傳統創新載體的轉型與升級。
持續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加速完善信息技術網絡,提升城市無線寬帶接入能力及覆蓋范圍,促進寬帶網絡的優化與升級,重點推動運營商加快互聯網骨干網、移動寬帶網、廣電網絡和窄帶物聯網建設;發揮泉州軟件園云計算中心等區內重點大數據中心的功能,持續為建設“智慧豐澤”提供數據、服務支持,統籌智慧政務、智慧社區、智慧教育等分項目的建設,切實發揮“智慧豐澤”成效,賦能城市和經濟發展;加快數字化平臺的建設,繼續打造數字豐澤,尤其要推動豐澤(福建)聯通企業云計算產業園等新增重點數據中心擴容增效,創建城市物聯網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形成城市物聯網大數據系統,為豐澤云上政務服務、城市管理提供更完備的數據庫支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重點提升區內5G覆蓋率,為5G網絡的建設與完善提供基礎性服務,推進通訊運營商各類工程、網絡合作單位落戶豐澤,加速要素聚合,積極構建起5G產業園區,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ǘ﹨R聚科技創新要素
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體系。不斷探索優化財政支持體系,深入貫徹落實《福建省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實施細則》、《豐澤區關于貫徹落實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惠企政策,充分利用區財政對企業創新的財政扶持與獎勵資金,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支持創新創業資源集聚,通過財政獎勵的激勵作用,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體系,加強引導企業專利產出,促進完善以財政科技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社會投資為補充的知識產權投入體系,在完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上,把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作為企業獲得政府資助的重要依據,引導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通過日常執法檢查、定期專項檢查、多樣化宣傳等方式,增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督促企業在核心專利、關鍵技術、自主品牌上下功夫,主動打好技術創新牌、守好產品質量關,提升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提升知識產權管理綜合效能。通過加強政策連續性,推進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人才傾斜等措施,加快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人才和人才團隊,擴大人才增量、盤活人才存量。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健全科學的人才流動、評價以及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以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主體規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為主要著力點,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加強創新服務供給,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加快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增強企業配置高端要素和資源的能力,助推企業科技創新。一是從豐澤區產業實際出發,綜合考察企業規模實力、上市意愿和發展潛力,按照“改制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發行一批”思路,培育一批發展前景好、管理規范的上市掛牌后備資源,推動一批企業上市掛牌。二是積極吸引和培育天使投資、PE、VC等股權投資聚集,有效對接福建省內和全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推動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產業投資母基金和科技創新基金,放大財政資金扶持作用,在促進股權投資行業自身發展的同時,鼓勵更多企業通過引導基金實現股權融資。三是以信貸支持、債券融資工具支持和股權融資工具支持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支持企業通過債券市場、信貸市場、投資擔保、信托等多途徑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優先為后備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和創新金融服務,綜合運用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在豐澤產業園區、研究基地設立科技信貸專營機構,加快科技信貸產品創新和服務手段創新;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支持金融機構擴大質押物范圍、開展股權、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等質押貸款業務。
加快集聚創新創業人才。一是按照政府搭臺、多方合作的總體思路,采取集中展示與群眾活動相結合、線上傳播與線下互動相結合、典型帶動與廣泛發動相結合、政策導向與緊接地氣相結合的方式,緊緊圍繞創客這一主體,開展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完善創新創業配套設施,加大對創新創業活動的政策與資金支持,積極打造引才“強磁場”,推動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安居樂業的“夢想港灣、事業港灣、生活港灣”。二是要充分發揮轄區高校人才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與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等高校人才合作新機制,建設更高質量的“校地人才共同體”,在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聯合打造創新創業園、建設柔性引智平臺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三)提升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創新資源優勢,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利益共同體,建設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科研機構,共同開展產品技術創新,輻射中小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發揮豐澤區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優勢,由企業提出技術創新需求并與高校、研究院展開深入合作,協同攻關。支持區內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等優質高校通過“高校+企業”的合作新模式,在人工智能研發、智能軟件開發、互聯網創業等方面與區內龍頭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加速壯大。引導銀行資本、社會資本成立專門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雙創”基金,培育發展專注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天使投資。運用好區內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充分挖掘利用大量存量科研成果,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研發資源短缺、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創新政策落實力度。圍繞“雙高”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科技發展,建立創新激勵與企業財稅貢獻、產出、研發投入等績效掛鉤機制,引導及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帶動全區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ㄋ模娀萍紕撔缕脚_建設
鼓勵創新平臺交流合作。加大對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天津大學泉州集成電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泉州)特種機器人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的建設,鼓勵平臺之間加強創新共享,提質增效,提升平臺技術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能力、成果轉化能力、服務產業能力。
升級產學研合作平臺。大力支持引進、建設和發展一批引領泉州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高新技術孵化和產業化基地、研究實驗基地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公共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級各類研發中心;對特別重大的平臺引進,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支持。對已經建成運營的平臺,根據平臺開展的研發活動、成果轉化及其他科技公共服務等情況,優先安排項目計劃和資金支持。
搭建創新型服務平臺。以“本土培育+高端引進”的方式,著力建設集研發設計、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等細分行業的科技服務體系,重點打造迪特工業設計、六合兒童、遠東技術服務等一批能夠引領示范的科技服務機構。以泉州軟件園為核心,構筑大數據應用和特種機器人兩大產業鏈條,構造在“平臺+產業”下多業態協同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價值網,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
(五)完善科技創新發展機制
積極探索新型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依托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以豐澤區“雙創”和金融綜合改革為契機,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推進海絲基金小鎮建設,完善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吸引周邊乃至一線城市外溢金融資源聚集,促進泉商資本回歸。堅持政銀企合作,加強金融機構與科技型企業的對接工作,完善科技信貸相關配套服務,建立全維度投融資服務體系。引導本地龍頭企業設立運營供應鏈金融業態,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傳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以重點企業融資項目庫為信息基礎,完善相關金融配套服務,搭建募資、投資、管理、信息交流等科技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創新科技金融投資機制提供“一站式”服務。
積極完善公共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機制。結合豐澤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需求,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平臺和科技創新園區平臺。重點深挖共性技術創新需求,支持社會資本、私人資本對共性技術的投入,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強化共性技術平臺的基礎性功能。明確區內重點產業發展的主要差異,關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軟件信息等新興重點產業,試點一批提供專業服務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調動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建共享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積極性,促進科技資源開放。
加快研發機構運行機制改革升級。加大研發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支持。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及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的改革升級,積極引進“大院大所”科創組織,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為各創新合作主體提供技術研發、儀器共享和創新管理等方面的幫助。
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建立社會化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平臺監督、考核、管理機制,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價值導向的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根據不同研究領域的特點,分門別類地制定評價標準,讓應用研究接受市場檢驗,讓科技創新成果價值得以正確評價。
?。┐蛟靺f同創新共同體
加強區內創新主體聯動。圍繞解決制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問題,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區內行業領軍企業、骨干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學,整合創新資源,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協調并促進各科研機構和企業的資源共享,維護好高校及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關系。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多種模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創新鏈。利用好“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構建高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積極鼓勵引導大企業發揮市場、技術、資源集中的優勢,向中小微企業賦能,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協同、創新。
引入國防科工系統資源,探索國防科技工業協同創新機制。強化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中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注重需求牽引,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推進“軍轉民、民參軍”雙向互動,全面激發國防科技工業的創新能力,構建全要素、高效益、寬領域、有市場、有規劃的協同創新體系。
?。ㄆ撸┨嵘齾^域創新文化
鼓勵社會力量組織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繼續申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國家級、省市級創新創業賽事活動,激發民間創新創業熱情;鼓勵各行業協會開展行業創新創業大賽,促進行業科技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支持參與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為投資機構與創新創業者提供對接平臺,有效促進資本與項目對接,實現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建立健全創業輔導制度,培育一批專業創業輔導師,鼓勵擁有豐富經驗和創業資源的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和專家學者擔任創業導師或組成輔導團隊,給予新創業者和潛在創業項目科學的指導。
著力吸引培育各類創客群體,激活區域創新活力。通過進一步完善“雙創”政策體系,確?!半p創”政策落實落地,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政策優惠力度,不斷吸引創新創業人才,為創客群體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點燃社會雙創熱情;鼓勵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高校大學生等潛在創客群體參與創業活動。
統籌推進全面科技普及工作,加強區域科技文化基礎。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重視傳媒的科學教育功能,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以提高全民素質。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建設一支精干的專業科普工作隊伍,進一步創造鼓勵科普的環境和氣氛,使專業科普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的勞動成果得到應有的承認,同時要在工作、生活、進修、獎勵、職稱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以穩定隊伍,繁榮創作。
五、重點工程
?。ㄒ唬└咝录夹g企業培育壯大工程
一是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管理。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和申報流程培訓,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的精細化、全程化。用科技賦能改進提升傳統企業,通過加強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助推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篩選認定一批創新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行列,擴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后備庫,對符合條件的入庫企業和新認定的企業給予政策優惠。
二是以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泉州軟件園、知創產業園等豐澤區內各類創新創業基地和眾創空間為依托,積極推進“人才+資本”服務周邊產業轉型為特色,融匯“創新、創意、創業”的“豐澤雙創模式”,瞄準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軟件、智能裝備、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豐澤創新創業,培育生成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充分發揮豐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獨特優勢,以豐澤區的“僑鄉”為依托,以閩南華人華僑為紐帶,運用僑智僑力,廣泛吸引海內外優質科技資源和人才,鼓勵海外華人華僑回歸豐澤創新創業,創辦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三是進一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政策聚焦,重點跟蹤服務,對企業科技創新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問題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優先享受國家和省、市出臺的各類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其發展壯大。
?。ǘ┛萍夹椭行∑髽I扶持工程
一是落實各項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補貼政策,在資金融通、場地租賃、人才培訓、技術研發、技術改造投資等多個維度探索更多的補貼方案,制定更多優惠政策,完善補貼體系。
二是加快對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的建設。持續建設泉州軟件園、知創園等一批優質省級、國家級孵化器,打造優質創新孵化園區;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端領域加速布局一批優勢突出、資源集聚、服務齊全、機制創新的孵化平臺,推動孵化平臺向高端化、產業化發展;積極打造海外人員及留學歸國創業人員的科創園區,拓展交流合作網絡,構建良好合作機制,培育更加具有集聚力、影響力的戰略性科技企業孵化器。此外,推動各級各類眾創空間的集聚,形成眾創聯盟,探索“協同創新中心+眾創空間+孵化平臺”等多個一體化科技服務孵化鏈條的構建,并加速引進專業服務機構,搭建一批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優化孵化平臺的服務體系。
三是協助科技型中小企業匯聚創新資源。弘揚區域傳統技藝,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最大化挖掘僑臺等特色創新資源,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生產具有地域特點、企業特色的創新產品,同時瞄準主業方向,集聚專業要素資源,實現精細化生產、管理、服務;持續建設中小微企業生態園區,開放園區資源,實現園區內部企業之間的創新資源調配,由此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水平及使用效率;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龍頭骨干企業開放研發儀器設備等科技資源,持續促進產學研合作、項目對接活動等,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強有力的創新資源后備力量支持。
?。ㄈ┸娒窨萍忌疃热诤鲜痉豆こ?/p>
一是健全國防科技工業組織管理和政策制度,明晰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路徑,形成新型的國防科技工業產業集群和創新集群。在軟件信息領域,把握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機遇,以智慧城市建設契機,吸引更多軟件信息企業集聚發展,并逐步挖掘軍隊信息化需求,開發相應軟件產品或信息化服務,推動軍民技術深度融合。智能安防領域,大力扶持優質民營企業通過積極“參軍”,參與軍品研發和生產,承接“軍轉民”產業化項目。
二是協同第三方服務機構增強企業服務力度。充分借助第三方服務機構優勢資源,主動對接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聯盟、商會、駐閩軍代表室等單位(組織),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培訓,鼓勵企業申請進入相關供應商目錄,協助企業辦理參軍資質,解決“辦證難、拿訂單難、信息溝通難”等問題,為區內企業“民參軍”突破難點,掃除障礙。
三是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區內優質民營企業取長補短,協同共進。加大對豐澤區有關研究院、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建立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通過軍產學研合作聯合研發的方式,突破國防科技工業(行業)共性關鍵技術,解決制約國防科技工業產業(行業)發展技術“瓶頸”問題,加速國防科技工業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廣運用。
?。ㄋ模┛萍汲晒D化工程
一是激發各科技成果轉化主體的力量,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強大驅動力。尤其是要積極與高校、研究院展開合作,改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和收益權,積極配置科技成果轉化相關資源,實現資源對接,為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成立技術轉移綜合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支持。
二是加快打造一批民營科技服務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成果孵化、技術交易、法律咨詢和知識產權管理等專業服務,支持其通過綜合服務平臺開展技術評估、技術經紀、技術交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各類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幫助區內精研智通、中信衛星、力天網絡、宏科電力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做好專利轉化運用工作,此外要推動相關主管部門根據行業特點以及轉化的需求,設立起多行業的科技創新推廣機構或成立科技成果轉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為各科技創新主體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支持。
(五)科技金融創新融合工程
一是利用區內金融資源,以圍繞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進行金融創新。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創新合作機制,強化科技型企業與創投機構、保險機構、證券機構的合作,推動各金融服務機構設計出更多符合實際需求的金融產品,從而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的新模式進行融資。支持各金融機構以貼息資助和保險費資助等方式對融資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扶持,從而顯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切實緩解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主要難題。
二是發揮金融服務平臺的作用,構建起以“品尚大數據”為代表的一批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為各類金融機構提供全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資信狀況相關信息,協助不同的科技型企業匹配到合適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多樣化的融資需求。此外,逐步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的各項功能,提供科技金融政策信息發布與咨詢、科技成果評估與交易、科技企業信用評價、科技金融產品信息發布、科技金融網上培訓服務等全方位、立體式的服務,初步打造起豐澤區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為科技金融創新服務工程發展構筑良好基礎。
?。┲R產權全鏈條保護強化工程
一是提升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軟件信息等新產業,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重點關注區內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民營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幫助企業深入挖掘知識產權資源,識別判斷技術價值,規劃專利的組合模式,提高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持續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進行研究開發、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形成高水平的創新技術成果并轉化落地。
二是加快中國(泉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有序推動保護中心建設,充分保障保護中心有效運行,對接利用好國家、省、市知識產權局政策及資源。發揮保護中心在推動和服務我區產業發展,特別是智能制造和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作用,構建起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
三是全力打造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按照《豐澤區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實施方案》,制定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及知識產權服務業在房屋、租金、招商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跟蹤推進一批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入駐。協助建設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和運營平臺,依托專業運營機構負責平臺具體運行,采用“線上+線下”、“平臺+機構”的實體化方式運行,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落實科技創新資金投入
根據各年度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統籌專項資金使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力量扶持重點項目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圍繞產業布局,綜合運用財政扶持政策,綜合運用貼息、獎勵、引導等方式,支持發展壯大一批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撬動社會資本,為區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骨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轉變資金支持方式,支持我區企業自主研發、科技創新、擴大生產、技術與項目引進。推動財政金融互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協調發揮擔保機構作用,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ǘI造良好科技創新氛圍
加大對重大科技創新政策的宣傳力度,對出臺的政策意見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解讀。圍繞科技創新發展的進程情況和技術突破、重大科技成果、創新型企業典型進行多渠道多方位宣傳,樹立科技創新榜樣和崇尚創新的價值導向。結合豐澤區創新主體的豐富資源優勢,鼓勵區內創新主體進行創新文化建設,同時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創新文化進街區等活動,傳播創新精神,培育全區人民創新創業意識。
?。ㄈ娀巹潓嵤┑慕M織協調
把握科技創新規律,持續加強區內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建設,統籌協調有關的創新活動重大問題,研究科技創新領域重大決策部署。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推進落實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抓好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相關的創新實施辦法、配套政策措施。加強考核科技創新工作的考核,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ㄋ模┘訌娨巹澰u估和動態調整
結合“十四五”發展目標,建立一套科學、可操作、尊重差異、體現側重的考核指標體系。優化考評方式,既要定性評估,又要定量評估;既要做好基礎評估,又要兼顧重點評估;既要開展定期考核,又要做好日常督查,使各種方式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同時加強對考核工作的統籌規劃,避免多頭考核、重復考核、繁瑣考核等問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考核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強化評估結果的運用,把評估結果作為衡量工作水平、進行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公網安備:35050302000391號


